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BenQ WiT ScreenBar掛在螢幕上的怪燈

圖片
謝謝你/妳買了這麼有趣的燈。 以前沒有他,日子也是過得好好的。但是從今以後,我想你/妳上班的日子再也不能沒有ScreenBar。 何不讓你/妳的家人朋友也享受重見光明的愉悅呢? 透過你/你的分享,他們還可以用七二折的優惠輕鬆擁有。 快按下按鍵,透過Line或是臉書,把優惠分享給好朋友!

黃光好,還是白光好?關鍵在於褪黑激素!

圖片
檯燈黃光好還是白光好 ? 能變黃變白的才是真正好 ! 為什麼 ? 因為光的顏色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我們的腦袋裡有個松果體,它會因藍色光譜接收的多寡而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褪黑激素多,人就會想睡覺;褪黑激素少,人就會比較清醒。白光裡含的藍色光譜多,照射白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所以人會比較清醒。相反的,黃光比較不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所以在黃光下,人會覺得比較放鬆。 黃光好還是白光好 ? 看你的需求囉 ! 需要聚精會神地工作與學習時,當然要白光 (>5700K) ;睡前的輕鬆閱讀,黃光 (<3000K) 比較好,因為它不會影響退黑激素的分泌,不會讓你睡不著、也不會影響你的睡眠品質與隔天起床時的精神。 喔,對了 ! 那看螢幕該用怎樣顏色的光呢 ? 太白刺眼、太黃則螢幕會色偏,根據 BenQ WiT 研發團隊與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系陳怡君教授所做的共同研究, 4000K 的中間色溫 ( 就像月光般不白不黃的顏色 ) 最適合螢幕閱讀的需要,溫和不刺眼、螢幕不色偏。 所以,能夠調整黃光白光的檯燈,才是真正好 !

親子共讀的三個B

圖片
紐約時報暢銷書The Read-Aloud Handbook的作者 Jim Trelease寫道,每個家庭都需要準備三個B來鼓勵孩子讀更多的書。第一個B當然是Book;第二個B則是Basket,孩子觸手可及的書架;第三個B呢? Bed Lamp! 一盞可以讓孩子在睡前閱讀的床邊燈。 這樣的建議正好符合中國時尚育兒雜誌Fashion Baby最近一期所做的調查結果。針對0~6歲家庭親子共讀現狀所進行的調查裡,當中國父母被問到妳們通常在哪裡進行親子閱讀時? 有 48%的家長回答"床上"。同一個調查裡,有50%的家長表示他們和孩子共讀的時間一般安排在睡覺前。 那麼應該怎麼選擇這第三個B呢? Bed lamp床邊燈是用來看書的,當然要提供夠亮的光線。但由於是睡前所使用的光線,就得考慮這光線對於睡眠的影響。我們知道,越接近冷白的光線越容易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控制我們生理時鐘的關鍵,它會告訴身體何時該睡覺、何時該醒來。當褪黑激素的分泌被抑制時,睡意減退、入睡時間被延遲,隔天也會比較不容易起床。 因此,選擇親子共讀床頭燈的第一個條件就是燈光的色溫,如果可以調整到2700K的暖白光,那麼對於孩子睡眠的影響將可以降到最低。 第二個條件則是安全。親子在床邊共讀自然需要一盞可以延伸到兩人之間的大檯燈。為了避免無意間碰撞到檯燈造成的傾倒與可能的傷害,床邊共讀用的檯燈最好有個穩固的底座,如果可以,壁燈或是以桌夾方式固定檯燈將是更好的選擇。

防眩光,OLED比較好?

圖片
有朋友問我,OLED是不是比LED更能夠防眩光? 答案是:不對!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回答兩個題目:1. 什麼是OLED(或者說OLED作為照明光源,它的特色是什麼?) 2. 什麼是眩光? 什麼是OLED?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以下的連結, 什麼是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 作為照明光源,OLED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點。OLED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光譜比LED更連續,更接近陽光的光譜 2. 平面光源 3. 可撓折(如果是塑膠基板的話,玻璃的當然就折不了了) 什麼是眩光? 簡單來說,眩光就是令人不舒服的光。一般而言,它會以三種形式展現: 1. 直接眩光,也就是直接看到刺眼的光源,例如:直視太陽,或是直視檯燈的光源。 2. 反射眩光(或稱間接眩光),從高反射率的材質反射出來的強烈光線,例如: 波光粼粼的湖面,或是銅版紙雜誌上反射出的檯燈燈光。反射眩光主要與眼睛、光源與被照物三者的角度有光,最好的避免方式是調整光源或是被照物的角度。(當然,被照物的反射率也是關鍵,但一般不容易調整或是改變) 3. 對比眩光,視野裡如果具有高亮度與低亮度的差異時,容易造成對比眩光。例如: 在黑暗的環境下看手機。北美照明工程學會 IES  (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建議,視野裡亮暗的差異不要超過3:1。 OLED與防眩光沒甚麼直接關係 了解了OLED的特點與眩光的來源,接下來我們可以來檢視OLED的三個特點對於防眩光有甚麼作用? 1. 光譜連續性,與眩光沒甚麼關係。但對於色彩的真實呈現,OLED的連續光譜理論上應該比LED更好,不過就實際肉眼的感受,一般人應該是分辨不出CRI>80的LED與OLED之間的差異。 日光、OLED、LED的頻譜比較 2. 平面光源,這一點與直接眩光相關。避免檯燈造成直接眩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看到光源,在產品設計上可以讓燈源躲深一點,減少使用者直接看到光源的機會;在使用上則應該盡量把燈頭壓低(最好低於眼睛高度),這樣就不會直視光源。如果無法避免直視光源,那麼降低光源的亮度(精準地來說,叫做輝度,也就是單位面積的光強度),輝度越低,直視光源時的不適感就會越低。平面光源相較於點光源,在同樣

睡前滑手機,一定要開燈! 但是要開什麼燈呢?

你知道睡前滑手機一定要開燈,因為新聞一直講。既然得開燈,那應該開怎樣的燈呢? 開房間大燈? 床頭燈? 有亮就好嗎? 當然不是!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睡前滑手機為什麼要開燈。 目前有一派的醫師或是學者相信手機(包含其他有螢幕的資訊產品)裡的LED背光源所發出的光譜藍光含量較高,會傷害眼球裡的黃斑部。如果在黑暗中使用手機,你的瞳孔得張得更大以接收更多的光線,但如此一來,張大的瞳孔就容易讓手機裡的藍光長驅直入,對眼球裡的黃斑部產生傷害。因此,使用手機時必須讓環境有足夠的亮度,才不會讓瞳孔開得太大,避免藍光趁虛而入。 這麼說,環境光越亮越好囉? (因為這時候瞳孔會所縮得最小)也不是! 環境光如果比手機螢幕還亮的話,你就看不清楚螢幕了(就像在陽光下一樣)。那環境光到底應該多亮呢? 根據北美照明工程學會的建議,視野裡亮暗對比最好不要超過3:1,也就是說,如果螢幕是你視野裡最亮的部分,那麼你所開的燈在螢幕周圍所產生的亮度,最好是與螢幕一樣亮或者至少不要暗於螢幕亮度的三分之一。說得很精準,不過我想在實務上很難有人可以精準地做到。 睡前滑手機時的環境燈光除了會決定瞳孔的大小之外(也因此決定了進入眼睛的藍光量,當然與你的手機背光多亮、滑了多久都有關係),環境燈光本身裡也會有藍光的成分,一般的研究裡很少討論環境燈光裡的藍光成分對於黃斑部的影響(多數的新聞都將罪魁禍首指向螢幕背光),反倒是將矛頭指向藍光對於褪黑激素的影響。 褪黑激素的分泌會讓我們想睡覺,但是藍光光譜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這一點不像藍光對於黃斑部的影響那麼眾說紛紜,學界有一定的共識),因此睡覺最好不要開燈,而睡前的燈光能夠讓藍光的成分越少越好,也就是說最好是又黃又暗的光(黃是因為藍色的成分就會少,暗則是因為黃光裡的藍色成分再怎麼少,總還是有,因此越暗越好,因為這樣藍光的能量就會盡可能少)。 不過,2009年台灣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的一篇碩士論文則發現,很黃但是夠亮的光(實驗中的照度是300 Lux)與很暗的光(低於10 Lux)對於睡眠的影響幾乎是一樣的,因此該研究建議,為了避免影響睡眠品質同時兼顧睡前行為所需要的亮度,睡前應該選用夠亮的黃光,而非把燈關得很暗。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8529/1/201901.pd

檯燈怎麼變得這麼厲害!

圖片
工作檯燈這樣的燈具形式從一九三零年代問世之後,其材料與結構的應用在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創意巧思之下,不斷推陳出新。在材料上,不論是鐵材、銅合金或是鋁合金等各類金屬,或是木材、塑膠等材料,甚至是紙類都可以被應用在燈具設計。在結構上,則有燈臂加上轉軸、或是金屬蛇管等等不同的形式,即使是燈臂加上轉軸這種最常見的形式,設計師們也設法使用了彈簧、鋼索或是其他有趣的機構來搭配連桿設計,創造移動自如且風格獨具的形式。 英國品牌 Anglepoise 在一九三零年代推出的工作檯燈,其彈簧與連桿的結構設計沿用至今。 Source: twelvetwentyseven.wordpress.com 然而,在材料與結構的推陳出新之餘,作為檯燈最重要的部分–光的設計,卻是一成不變。對於使用白熾燈泡的工作檯燈而言,燈頭就是一個近似錐狀的反射罩罩著燈泡。這樣的設計用來讀本書大概夠了,事實上在標準規格的燈泡限制之下,工程師與設計師能做改變的也不多,全周發光的燈泡很大程度限制了光學設計的自由度。回顧歷史上的幾次燈源進化,不論是 1938 年螢光燈管的發明,或是 1959 年鹵素燈的出現 ,並沒有根本地改變檯燈的光學設計方式,全周發光的光源套上一個半截的蓋子作為反射罩,仍是光學設計的基本結構,直到 LED 光源的出現,才開始改變這一切。 設計師 ateljé Lyktan 於 1973 年設計的檯燈,採用螢光燈管加上半截反射燈罩的架構。 Source: advintage-design.blogspot.com 從模仿傳統光源的效果開始 一般而言,工作檯燈只需要朝下發光,以便照亮工作臺面。因此使用傳統全周光源的檯燈通常會藉由反射罩將全周光源裡朝上的光線往下反射,以最大化桌面的照度。然而,對於 LED 而言,其先天就具有的指向性讓工程師只要簡單地將 LED 朝下擺設,就可以達到將光線導向桌面的目的。因此,最早期的 LED 檯燈設計幾乎都是將 LED 封裝一顆顆直接朝下安排。再講究一點的,或許會在直下式的燈源之外,再罩上擴散片以便讓檯燈發出的光線更加均勻;抑或是加上透鏡,以便收攏發光角度來得到更高的中心照度。但是直下式的光學設計有兩個根本的缺點。首先,點光源的面積小,為了達到足夠的光通量需求,其輝度通常很高,直視光源時容易造成眩光。其次,如